陈洪涛 万达电影执行总裁
每年万达电影与每日经济新闻合作《强影之路》白皮书,对电影行业深度洞察,对未来思索求发展。2022年我们认为中国电影人是在坚守中前行,2023年已过大半,电影行业强力复苏,这是充满希望的一年。
2023年电影主管部门和各地方政府,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电影行业复苏的新政策,如档期的前置计划,进口片实现北美同步、全球同步上映,电影进校园活动倡导,电影专资的减免等进一步释放了电影市场的新活力,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发放电影优惠券,刺激观众重回影院。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发展,我们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
从历史数据及观众调研中我们发现,从观众需求侧来看,消费更加理性,消费偏好更加多元,每一部好的电影都有它的受众群体,需要更精准地营销传播和挖掘票房潜力;从供给侧来看,进口片出现疲态、影片的头部效应依然较强、档期集中度偏高、影片收益高度依赖票房、高话题度和强口碑是电影破圈的必备要素;从终端侧来看,影院进入优胜劣汰的存量竞争格局、单屏效益和盈利能力需要提升。对此,我们也提出一些应对的思考,供行业同仁参考。
1.丰富影片供给:优化影片供给形式,包括不限于艺术电影、科教电影的长期展映计划,以此填补淡季的影片供给不足,并满足不同年龄段的观影需求,尤其是提升儿童客群、银发客群的观影意愿;鼓励并支持地方性影展,丰富地方特色电影供给,满足各地观众不同的观影需求;支持将经典舞台剧音乐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搬上大银幕,借此扩大电影的受众群体;支持经典电影的二轮放映,释放电影票房潜力,积极推进预约放映模式,满足观众的多元化个性化的观影需求。影片供给是电影产业的源头,只有内容供给丰富、充足,电影行业才能长期稳健地发展。
2.支持中小影片:票房的头部效应呈现越来越强的趋势,腰部影片减少,中小影片的生存空间被压缩,势必造成电影投资的风险变大,不利于长期稳定的影片内容生产。中小影片承载着培养后备人才的重担,同时也极大丰富了电影市场的类型供给,因此我们希望,对于优质的中小影片加大专资支持力度,在档期上给予引导与支持,在质量把控上给予优秀的监制指导。
3.培养后备人才:后备人才是电影行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力量,我们看到行业机构、头部企业出台了青年导演、青年编剧培养计划,同时也看到坏猴子、壹同等工作室“知名监制+青年导演”模式的成功,《封神三部曲》在培养青年演员上的不遗余力。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,需要全行业各部门的支持,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效果。
4.打造周末档期:近几年电影票房的档期效应在加剧,导致大部分的优质影片往节假日档期挤,带来的危害就是热门档期票房释放不充分,而淡季无片可放。目前行业的共识就是打造周末档期,培养观众周末看电影的习惯,这需要主管部门、片方、影院方共同努力去推进,给予政策引导、建立日常观影良好氛围,将“看电影”打造成一种日常化、高频化的生活方式。而在特色节假日,则有如妇女节、母亲节、儿童节等定制化影片的上映,以形成各个档期的各具特色、遥相呼应。
5.优化宣发环境:建立良性竞争的宣发环境,避免影片互踩。支持中小影片的宣发,同时万达将利用自建的影片宣发平台,联动猫眼、淘票票、抖音等渠道,支撑腰部影片释放更多票房潜力。积极探索宣发新手段,利用直播+电影、研学+电影、达人短视频+电影、美食+电影、音乐+电影等模式,将电影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。
6.强化科技创新:探索AI大模型在电影行业中的应用,巩固电影工业基础;助力科技自立自强,探索LED电影屏在影院的应用;大力推广放映机激光光源改造实现节能降耗,绿色低碳环保;鼓励并支持大数据系统在影管公司中的应用,实现智慧影院。
7.支持影院多元化经营:目前票房收入依然是影院收入的最主要来源,单一依靠影片供给使影院的经营风险增强,档期客流冷热不均,客群客源来源单一。因此给影院注入丰富化的内容场景,不仅能激活淡季客源,同时也带动消费者对电影院的黏性,提升电影票房,如开拓电影院+游戏、电影院+舞台剧、电影院+书店等场景;提升影院的非票收入,强化电影IP的衍生品开发,拓展多元化的衍生品销售渠道,实现线上平台+线下场景的互动融合。
变是永远的不变,只有顺应市场规律、顺应观众需求,行业才能保持活力。我们也看到,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行业公司,都在积极变革寻求发展,无论是电影局会议还是行业盛会,大家都在献计献策共谋进步。人心齐泰山移,中国电影人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新力,跟随着观众和市场变化的步伐,在希望中勇毅向前